刀具的形状必须适应施工地质的特点,并且刀具在切削断面不同的位置其作用及要求均不同,因此应对刀具进行设计。 ①刀具在砂、砂卵石地层中的切削效率,即如何减少切削阻力,保证切削土体的流动性。 ②通过刀具形状的改变,减少刀具掘进磨损,提高刀具的耐久性。 ③适应城市繁华地区施工的需要,尽可能减少刀盘旋转刀具切削土体过程对周边土体及环境的干扰,如振动、噪音等。 ④如何从材料和设计方面,对解决盾构机在砂卵石地层掘进时刀具的磨损(包括撞击掉块等)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,保证盾构机刀具长距离掘进的可靠性。
(1) 刀具的类型及切削原理 目前盾构机刀具按切削原理划分,一般公认有滚刀和切削刀两种类型(根据隧道围岩性质不同、切削目的不同,这两类刀具还可进一步细分)。滚刀的切削原理主要是刀具依靠挤压破岩,一般用于岩石隧道的掘进。当虽然穿越松散地层但有大粒径的砾石(粒径大于400mm)、并且含量达到一定比例时,也可采用滚刀型刀具。另在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多变、岩石(强度不算太高)与一般土体(或粘土或砂土)交错频繁出现的情况,也有可能采用滚刀型刀具,即在复合式盾构机中采用。 切削刀的切削原理则主要是盾构机向前推进的同时,刀具随刀盘旋转对开挖面土体产生轴向(沿隧道前进方向)剪切力和径向(刀盘旋转切线方向)切削力,不断将开挖面前方土体切削下来。切削刀一般适用于粒径小于400mm的砂卵石、砂土、粘土等松散体地层。
(2)主要刀具形状及作用
①切削刀 切削刀是盾构机切削开挖面土体的主刀具,切削刀一般形状如图15所示。一般情况下,β(前角)与α(后角)值随切削地层特性不同变化,取值范围在5°~20°之间,粘土地层稍大,砂卵石地层稍小。比如北京市地层特点,β(前角)和α(后角)值建议采用15°。
②超前刀(也称先行刀) 顾名思义,超前刀即为先行切削土体的刀具。超前刀在设计中主要考虑与切削刀组合协同工作。刀具切削土体时,超前刀在切削刀切削土体之前先行切削土体,将土体切割分块,为切削刀创造良好的切削条件。据其作用与目的,超前刀断面一般比切削刀断面小。采用超前刀,一般可显著增加切削土体的流动性,大大降低切削刀的扭矩,提高刀具切削效率,减少切削刀的磨耗。在松散体地层,尤其是砂卵石地层使用效果十分明显。
③盘圈贝型刀 盘圈贝型刀实质上是超前刀,盾构机穿越砂卵石地层,特别是大粒径砂卵石地层时,若采用滚刀型刀具,因土体屑松散体,在滚刀掘进挤压下会产生较大变形,大大降低滚刀的切削效果,有时甚至丧失切削破碎能力。针对北京市大粒径砂卵石地层的特性,根据笔者在日本的施工经验,建议采用盘圈贝型刀,将其布置在刀盘盘圈前端面,专用于切削砂卵石。采用盘圈贝型刀可较好地解决盾构机切削土体(砂卵石)的难题。
④鱼尾刀 采用大刀盘全断面切削土体,布置在幅条上不同位置的切削刀,从刀盘外周至中心,运动圆月逐渐减小,中心点理论上可以视为零。换言之密封舱内切削土体的运动长度也是由外至内逐渐变小,相应土体流动状态也是越来越差。而且中心支撑部位(直径约1.5 m)不能布置切削刀,为改善中心部位土体的切削和搅拌效果,可考虑在中心部位设计一把尺寸较大的鱼尾刀(详见鱼尾刀切削土体示意图19)。根据经验,色尾刀的设计和布置可应用两个技巧:其一让盾构机分两步切削土体,利用鱼尾刀先切削中心部位小圆断面(直径约1.5 m)土体,而后扩大到全断面切削土体,即将鱼尾刀设计与其他切削刀不在一个平面上,一般鱼尾刀超前600 mm左右,保证鱼尾刀最先切削土体;其二是将鱼尾刀根部设计成锥形,使刀盘旋转时随鱼尾刀切削下来的土体,在切向、径向运动的基础上,又增加一项翻转运动(如同犁地一般):这样既可解决中心部分土体的切削问题和改善切削土体的流动性,又大大提高盾构机整体掘进水平。
⑤仿形刀 盾构机一般设计两把仿形刀(一把备用),布置在辐条的两端。施工时,可以根据超挖多少和超挖范围的要求,从辐条两端径向伸出和缩回仿形刀,达到仿彤切削的目的。仿形刀伸出最大值一般在80~130mm之间。盾构机在曲线段推进、转弯或纠偏时,通过仿形超挖切削土体创造所需空间,保证盾构机在超挖少、对周边土体干扰小的条件下,实现曲线推进和顺利转弯及纠偏,因而盾构机需设置仿形刀。
|